傳統建設模式中校園構筑物與道路設計與建造時都大量運用吸水率、透水率較低的混凝土、瀝青以及花崗巖等材料,當突發強降雨時,雨水難以下滲形成大量地表徑流,直接沖刷路面并快速排放至周邊,形成面源污染。而校內的地下排水系統短時間內難以快速有效地排除這些地表徑流,形成大面積積水甚至內澇,給師生安全進出校園帶來極大的不便。而學校的道路沖洗、綠化灌溉等需要消耗大量水資源,如果能將這些雨水進行回收利用,將提升水資源的利用率,經濟效益顯著。海綿城市理念遵循生態優先的原則,將豎向設計與工程措施相結合,重在改善雨水排放模式以及提高雨水的回收利用率以減少水污染及防治內澇,改善校園環境,促進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因此,海綿城市理念下進行校園景觀改造工程時,應著重改善校園景觀設施的排水、蓄水及凈水能力,并且利用這些水資源發展校園景觀,實現雙向促進。
1、雨水滲透滯留系統設計
下雨天時,校園內的景觀道路、廣場等產生積水的主要原因在于地面無法快速吸收和及時排走水分,地表的雨水順著地勢匯集在一起,形成地表徑流,阻礙通行。雨水滲透滯留系統集合了滲透與滯留兩種功能,滲透功能的主要作用是將地表的雨水通過透水材料快速滲透到地面以下,減少地表徑流,增加地下徑流,并通過雨水收集系統達到回收利用的目的;滯留功能的主要作用是利用景觀植被阻滯雨水,減緩徑流流速,并通過植物與微生物降解凈化水質,下滲以補給地下水。按照這一思路,校園內的滲透滯留系統可包括以下幾種類型。
1)綠色屋頂。校園的教學樓、行政樓、圖書館、餐廳以及體育館等大型建筑設施的屋頂是雨水匯集的重要位置,建筑物的屋面雖然都設計有專門的雨水管,但其排水能力存在上限。綠色屋頂是利用建筑屋頂的平面、斜面結構種植綠色植被,這些植被可暫時性地吸收雨水,降低其流動速度,而且植物的根系、葉子還能粘附雨水中的雜質,起到一定的凈化過濾作用。校園內的建筑物結構存在較多大面積的平面結構,有利于綠色屋頂的設置,但屋面結構的防水性及坡度是需要注意的設計重點。綠色屋頂的植被是栽種在特定類型的基質中,為了減少植被系統日常的管理難度和維護成本,應該優先選用淺根性、植被高度較低、耐旱、耐寒性較好的植物。在一定程度上,這些種植在建筑物屋頂的綠色植物還能提高觀賞性與整體校園景觀的層次感,因而校園景觀改造設計中,綠色屋頂可作為校園景觀設計的重要形式。
2)透水鋪裝。校園內的景觀道路大多采用混凝土、pc磚以及瀝青等鋪裝材料,這些材料的透水透氣性較差,下雨天時容易在地面形成積水。在海綿城市理念下,校園內的主干道、支線道路以及景觀道路等應盡可能調整為透水鋪裝材料,常見的如透水磚、透水瀝青以及透水混凝土等。這些材料的共性是內部存在大量的孔隙,雨水落到地面之后可快速下滲,減少地表徑流,削減面源污染。
3)生態停車場。校園內通常設置有教職員工的停車場與家長接送臨時停車區,有的采用地庫形式,有的設置在地面露天環境下。露天停車場大多直接做硬化處理,容易產生灰塵和積水。生態停車場的設計理念是綜合運用透水鋪裝材料、綠色植被以及排水設施,形成兼具觀賞性和排水性的停車場,進而實現透水滯留的目的。
4)下凹式綠地。校園內的景觀道路、主干道、廣場、停車場等場所在降雨天氣下會產生大量的地表徑流,設置透水鋪裝之后需將多余的地表徑流排放至其他地方,道路側面的綠地是有效的排放點。下凹綠地是將綠地的標高控制在其他硬裝路面和基礎設施的標高之下,雨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會流入下凹綠地中并臨時貯存,下凹式綠地中的植物可以減緩水流速度并延長蓄存時間,雨水可以慢慢下滲至地下,從而達到補充地下水不足,涵養地下水源的作用。
5)雨水花園。其以人工挖掘或者自然形成的低洼區域為基礎,分布在建筑物周邊的綠地系統中,其整體面積較大,滲透滯留能力更強。其結構包括蓄水層、覆蓋層、土壤層、砂層以及礫石層,穿孔管道系統設置在礫石層中,可起到凈水、排水,調節小氣候環境以及涵養地下水源的作用。由于內置管道系統,最終收集的雨水可回收利用于校園景觀綠地灌溉、路面及廁所沖洗等。雨水花園一般選用細葉芒、鳶尾、千屈菜等耐旱耐澇、生命力強的植物,除滲透滯留雨水,減少徑流污染外,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豐富校園景觀綠地系統層次感以及美化校園環境的作用。
2、傳輸引流系統設計
在已經采用傳統施工材料設計施工且無法更換鋪裝材料的校園道路、廣場及其他基礎設施周邊應該設計傳輸引流系統,因為這些傳統材料的透水效果較差,雨水在重力作用下匯集成徑流快速排放,導致面源污染和積水等。傳輸引流系統可大范圍地吸納雨水,使地表雨水徑流匯集至其中,主要為植物淺溝的形式,也可稱作植草溝。其實際上是設置在景觀綠地中種植有耐澇耐旱低矮草本植物的溝渠系統,可結合雨水管網進行傳輸,也可代替其進行雨水的輸送排放。通常緊鄰綠地或者道路,以便雨水快速疏散,包括干、濕及標準傳輸型植草溝3種,植被淺溝可暫時積存道路、綠地以及停車場等匯集的雨水,經植物的滯留、吸附、過濾,起到一定蓄水及凈化能力,由于其深度和寬度較小,主要還是用作雨水的收集及引流輸送,也是雨水花園主要的輸入及輸出方式。
3、調蓄凈化系統設計
校園內的景觀系統包括綠地、構筑設施、水體等,其中校園內水體的儲水空間較大,降雨集中的情況下可大量存儲道路和基礎設施上排出的雨水資源,起到凈化調蓄雨水資源的作用。凈化調蓄系統的典型設計思路如下:第一,景觀水體。校內景觀水體主要包括人工修建的蓄水池、噴泉以及流動水系統等,這些景觀水體大多采用混凝土結構形成蓄水空間,并設計有防水層。景觀水體周邊還設計有專門的排水溝,當水位線超過其容積范圍之后,可經由排水溝排除多余的蓄水??山Y合水泵及凈化系統設施,利用這些景觀水體實現凈化、調蓄功能。第二,人工濕地。通過人工挖掘方式形成的濕地系統,常見的形式為校園內的水塘、人工湖以及人工河流等。人工湖和水塘為靜態水,需通過生態循環系統來維持水體的潔凈程度,否則在一定條件下可能會演變成污水,不僅起不到美化校內環境的作用,甚至還可能污染空氣及周圍土壤等。為了維持人工濕地的可持續發展,應在其中種植水生生物,放養水生動物,使其形成可持續的動植物生態系統,利用其自凈能力來削減面源污染,改善校園水環境。